7月24日至26日,2025年國際糧食減損大會在濟南召開。大會由農業農村部、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、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,以“科技創新賦能節糧減損 全球攜手共促糧食安全”為主題,共設置開幕式、主題論壇、分論壇等環節。
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清華出席大會并致辭。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治禮、山東省委書記林武、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秦玉云出席并發言,山東省委副書記、省長周乃翔主持。
彭清華表示,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自倡議推動召開國際糧食減損大會,引領各方形成攜手推動糧食減損、共同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強大合力。我們要更加廣泛凝聚共識,更深層次推動改革,更大力度宣傳引導,讓“減損就是增產、降耗就是增收”的意識深入人心、化為自覺行動,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“零饑餓、零貧困”目標貢獻力量。
在主題論壇、分論壇等環節,與會專家學者以及企業、農業生產一線代表圍繞糧食生產、儲存、運輸、加工和終端消費等全鏈條展開技術共享。
益海嘉里金龍魚黨委副書記、資深總監涂長明受邀出席并分享節糧減損實踐:
涂長明認為,節糧減損的關鍵,就是要提高中國的糧油加工水平。提高精加工和深加工能力,延長產業鏈,讓每一粒糧食、每一粒稻谷都能產生更大的價值,更大的功效,吃干榨盡。
益海嘉里金龍魚的大豆加工、小麥加工,尤其稻谷的深加工,經過幾十年的研究探索,已經成為行業內的一種穩定模式,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標桿和示范作用。比如水稻循環經濟,一粒稻谷可以產出20多個產品,從稻殼發電到稻殼灰加工成白炭黑,深加工后的副產品,單位價值遠遠超過大米本身,可見精加工和深加工的意義。節糧減損的核心就是要淘汰落后的產能、技術,落后的規模,使中國的糧油行業規模化、專業化、網絡化,使中國的糧油得到更大,更好的利用。
水稻循環經濟
涂長明表示,節糧減損的另一個方面,就是要開源節流。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的糧油進口國家,土地資源、水利資源有限,必須大量借助世界的資源解決中國的糧油供求問題。從開源節流的這個角度,要大力拓展進口渠道,進口多元化,品種多樣性化。近年來,益海嘉里金龍魚從中亞地區(俄羅斯、烏克蘭、哈薩克斯坦)以及非洲地區大量進口葵花籽、葵花油、亞麻籽、花生油和芝麻等農產品,年進口量均達上百萬噸。為中國的糧食安全,也為了解決當地糧食的出路,減少當地儲存,中轉損耗,做出巨大貢獻!